(1)变速箱齿轮磨损后的维修
齿轮的磨损部位主要是齿的啮合、渐开线工作面和齿轮两端平面。轻微磨损时,齿面可用油石修磨,两端平而在平板上研磨修光。齿轮齿面严重磨损时应更换新齿轮,如果只是齿轮的两端平面磨损,可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光。
(2)轴磨损后的维修
齿轮泵中轴的磨损主要是因为轴两端与支撑滚针间的摩擦磨损,使轴径变小。如果是轻微磨损,可通过镀一层硬铬来加大此部位轴的直径尺寸,使轴得到修复。如果轴磨损严重,则应45钢或40Cr钢重新制造,轴毛坯经粗、精车后,轴承部位要热处理,硬度为HRC60-65,然后再经磨削,使轴承配合部位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0.32μm;轴的圆度和圆柱度允差为0.005mm;与齿轮配合部位按H7/h6、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0.63μm。
(3)泵体磨损后的维修
泵体内表面磨损主要是吸油区段圆弧形工作面.如果出现轻微磨损,可用油石修磨去毛刺后使用。泵体是由铸铁铸造毛坯成型,出现严重磨损时应更换新件。如果泵内齿轮两端面是用磨削修复,则泵体宽度尺寸也要改变,与齿轮两端修磨去掉的尺寸相等。
(4)两端盖磨损之后的维修
齿轮泵的端盖用铸铁制造,出现磨损现象后,轻微的可在平板上研磨修平,磨损比较严重时应在平面磨床上磨削修平。
修磨后的端盖与泵体配合连接的平面接触应不低于85%.平面度允差、端面对孔中心线的垂直度允差、两端面的平行度允差和两轴孔中心线的平行度允差均为O.Olmm。磨削后的表面粗糙度Ra应不大于1.25μm。
齿轮非正常磨损原因分
造成齿轮磨损的原因除减速器制造质量差之外,也有一些是使用中发生的问题。一是减速器缺油;二是采用半流体润滑液。这里有3个问题应当补充。只提到制造质量,但没有进行具体分析。笔者认为,影响非正常磨损的制造质量因素有:
①齿轮材料不符合要求,造成非正常磨损;
②齿轮有砂眼、气孔和疏松、球墨化不够等缺陷存在;
③热处理硬度不够或没有进行热处理;
④齿轮啮合精度、运动精度达不到要求;
⑤圆弧齿轮对中心距的误差敏感性很大,特别是中心距的正向误差,不仅降低了轮齿的弯曲强度,而且还增加了滑动磨损。